有时候你会觉得,生活这玩意儿,本质上是一场盛大的黑色喜剧,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被命运抓来免费出演的倒霉蛋。我们每天在写字楼里画着PPT,讨论着元宇宙和AI会不会干掉我们的饭碗,担心着CPI和股市K线图的下一个拐点,感觉自己站在了人类文明的潮头浪尖,掌握着宇宙的终极奥秘。结果,现实会冷不丁地从某个想不到的角落里掏出一把19世纪的生锈铁锤,照着你现代人的天灵盖就是一记重锤,告诉你什么叫“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然后,江苏南通就给我们生动地上了一课,一堂关于“复古”与“朋克”的公共卫生课。
事情的起因,简单到让人发笑。南通通州区,一位77岁的老大爷,确诊了霍乱。霍乱,朋友们,这不是历史书或者《霍乱时期的爱情》里才有的词儿吗?这玩意儿在我们的认知里,基本和恐龙、蒸汽机、大哥大归为一类,属于上个时代的遗物。当它冷不丁地出现在2024年的新闻通报里时,那种时空错乱感,就像你用着5G手机刷短视频,突然屏幕里蹦出来一个穿着喇叭裤、扛着录音机的大哥问你“嘿,朋友,迪斯科要不要跳一段”。
更魔幻的是老大爷的感染路径。根据官方的说法,这位大爷独居,足不出户,基本算是个信息孤岛。他的生活用水,全部来自院子里的一口老井。打井水,喝,洗漱,做饭。然后,用完的污水,顺手就倒在井边。这个操作,属于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生态循环极致版,只不过这次循环的“肥水”有点过于刺激,直接在井水和排污之间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内循环闭环。病菌在井里开派对,大爷每天按时赴宴,这不中招才怪。
你看,现代社会最大的脆弱性,往往不是来自那些我们严防死守的高科技风险,而是来自这些被遗忘的“常识”黑洞。我们能用大数据追踪每一个密接,能用基因测序分析病毒的每一个变种,但我们算不到,在某个被时代遗忘的角落,还有一位大爷在用一套前现代的逻辑,给自己搭建了一个霍乱培养皿。这不是大爷的错,他只是活在了自己的时间线里,而他的时间线,和我们这条由自来水、消毒液和现代医学构筑的时间线,意外地交叉了。
然后,事情就开始往更广阔的魔幻现实主义层面发展了。
一个人的霍乱,最终变成了一整个农贸市场的“浩劫”。因为溯源指向了二甲农贸市场,所以,Duang!市场被封了。不是拉几条警戒线那种温柔的封,而是直接用铁皮围墙物理隔绝,从外面看,像极了丧尸片里人类最后的堡垒,或者是什么神秘的施工现场。里面的商户,全部被“请”到另一个地方临时摆摊。
这事儿魔幻在哪呢?魔幻在于那种极致的、不容置疑的、带着金属质感的执行力。一个潜在的污染源被发现,整个系统立刻启动了最高级别的应急响应。这种响应的逻辑不是“可能”,而是“万一”。对于决策者来说,用一个市场的暂时休克,去规避一场可能席卷全城的瘟疫,这笔账再划算不过。这是标准的现代风险管理,是冰冷的、精确的、以宏观最优为导向的系统理性。
但你把镜头拉近,拉到那些被迫迁走的摊贩脸上,这种“理性”就变成了纯粹的“倒霉”。我就是一个卖菜的,我招谁惹谁了?我每天勤勤恳懇,起早贪黑,结果就因为某个我压根不认识的大爷家里的那口井,我的生意就得停摆二十多天。你永远不知道,压垮你生意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不是某个你不认识的大爷家门口的那口井。这就是生活的荒诞之处,个体的命运,在巨大的系统性风险面前,脆弱得像一张纸。你所有的努力,都可能被一个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黑天鹅”瞬间清零。
更骚的操作还在后面。官方说,正好趁这个机会,把农贸市场“整改”一下,改造环境和下水道。你看,危机公关的艺术就在这里。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危机,转眼就变成了一次主动的、前瞻性的市政设施升级。坏事,瞬间就有了“好”的一面。等二十天后农_Hlk178657680贸市场重新开张,下水道锃光瓦亮,环境焕然一新,商户们还得笑着说感谢这次意外,不然还没机会升级呢。生活,就是这么个黑色幽默。你被生活扇了一巴掌,还得笑着说,打得好,正好帮我活动了颈椎。
所以朋友们,这事儿的醍醐味儿在哪?
第一,永远不要低估“常识”的护城河有多深。我们之所以能安稳地在城市里点外卖、喝咖啡,不是因为我们比前人更聪明,而是因为我们脚下踩着一个由无数“常身”构筑的隐形基础设施——统一供水、排污系统、食品检疫、现代医学。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一个“常识”之外的缺口,比如一口被污染的井,整个系统的防线就可能被瞬间击穿。敬畏常识,因为常识的背后是无数人交过的血泪学费。
第二,理解“系统”的逻辑,但不必爱上它。系统为了自保,会毫不犹豫地切掉任何一个被判定为风险的局部。这套逻辑冷酷但有效。对于那个被封的市场,对于那些摊贩,系统没有恶意,甚至都没有“意”,它只是在执行自己的生存法则。作为个体,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要成为那个被系统判定为“风险”的倒霉蛋。同时也要明白,有时候,你什么都没做错,但你就在风险传导的路线上,那你也只能认栽。这就是概率,这就是命。
第三,混乱是人性的底色,也是世界的真相。我们总想用规则、用流程、用科技把世界梳理得井井有条,但总有意外从你想象不到的地方冒出来。一个独居老人的生活习惯,可以撬动一整个市场的商业生态,引发一场不大不小的社会恐慌。这说明世界不是一台精密的仪器,它更像一个充满了各种奇怪bug的草台班子程序,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bug会以什么形式出现。
最终,老大爷快出院了,事情也接近尾声了。一场小小的风波,掀起了一点涟漪,然后大概率会很快被人遗忘。但这件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这个光鲜亮丽的现代社会背后,那些被遮蔽的褶皱和裂缝。
我们活在一个被过度简化的世界里,我们相信标签,相信通报,相信一切都可以被解释和掌控。但现实是,在那些解释和掌控之外,永远存在着一个由无数口老井、无数个被遗忘的角落、无数种固执的生活习惯所构成的,巨大而沉默的“未知”。
而那个“未知”,才是生活真正的老板。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可靠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