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信:13704001399
-
郵箱:yadonghuibiao@163.com
在法國哲學家鮑德里亞的觀點里:
“現代性的特征集中于物的生產,
而后現代性集中于符號的消費?!?/p>
后現代主義的符號意義
在廣告中被運用得淋漓盡致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就是臺灣意識形態廣告公司的作品
它曾經代理過
中興百貨、中國時報、司迪麥、聯邦銀行、倩碧
等多個品牌
在與中興百貨近20年的合作里
不管是平面廣告還是影視廣告
都有著極其強烈的的風格
既有對民族美學的繼承與改造
也有“不景氣萬歲”的叛逆和反傳統
而就是這樣偏離主流的廣告風格
卻幫助中興百貨的銷售額翻了22倍
這也是廣告行銷史上的神話
由于大環境的變遷,加上內部的財務危機
中興百貨在2008年宣布“華麗謝幕"
但曾經意識形態為其創作的廣告
依然是無數廣告人膜拜的經典和模仿的對象
它充滿了新鮮的定義和奇異的詞語組合
拼貼出具有流動性和多義性的文案
在深刻洞察消費者的心里之后
表現出強烈的自我意識
它說“我要”、“我不要”、“你應該”、“要拒絕”
就能引導你的生活態度
并且狠狠地挖掘出你內心的購物欲
在熱點頻出讓人目不暇接的網絡時代
我們看過太多未經思考,單純為了吸引人眼球的內容
但我們并不想這樣
用意識形態的話講:
盡管用美學將生活經營成全面性的溫柔報復工具
打擊那些曾經逼迫你內在的外在的丑惡
今天,我們要用中興百貨的文案
來報復你無意中看到的文字垃圾
真正的流行,不是群眾的歇斯底里,而是獨特表現的個人風格及追求創意的生活態度,是一種內涵的上露,一種鑒賞的品味;
真正的流行,是在群眾眾盲目的追尋中,保持冷靜的自我風格,并吸吸世界的風潮,與自我的美學經驗深刻對談。
真正的流行,是重新詮釋福斯的流行,是把街道變成你的伸展臺,使你的身影與品味,一再被抄襲……
《中國不見了》
在世界創意的版圖,中國消失了;
在國際流行的舞臺,中國缺席了;
在民族生活的美學,中國不見了;
中國的文化自尊,已經沉睡百年。
在文學、音樂、美術、建筑上,杰作稀少;
在流行文化的領域,國際上完全沒有。
屬于中國人創意的伸展臺,中國不見了,多么令人憂心。
值此之際,我們提出“中國創意文化”的理念。
不只是新古典的改造傳統,不只是后現代的勇于瓦解。
而根本我們要創建屬于中國視野的世界觀,
中國人的創意 ,中國人的品味, 中國人的自信。
在可預期的未來,世界重心將逐漸移向亞洲。
我們的雄心是重新規劃世界流行的藍圖,
使中國成為全球風潮的新焦點、國際創意的新都會。
《秋柿篇》秋柿虛構中國。
中興百貨,秋裝上市。
《不景氣萬歲》
請你特別留意星座出生圖的財務狀況,
今年千萬別亂殺撲滿,這是中藥般溫和的一年,
重新體認物質的意義將是消費的重點,
而研讀中興百貨91年新消費觀生活手冊,
將使你擺脫主張遇剩的焦慮,
以更自在的感性體驗91年的質感。
水仙花是男性、年糕是女性、耍猴戲是男性、年畫是女性、皮件是男性、珠定是女性、穿新衣是男性而且女性 、到中興百貨辦年貨尤其令人高興。
《絕對在地篇》
就像紐約之于伍迪艾倫,上海之于張愛玲,
生活在臺北固然有艱險的一面,
當清晨三點還可以吃到清粥小菜,
偶爾還可以逛逛地下書店……
認真地使用臺北將讓你重新理解臺北。
穿Junior Gaultier背帆布書包的建筑師,
一本在中心邊緣擺動的文化刊物,
國際影展售票前一晚排隊的影迷,
裝滿死黨、同志和敵人的城市。
金像獎戲院外等待子夜場散場的的士隊,
新生南路底沒有裝修的地下書店,
沒有招牌沒有菜單但一定有朋友在的飲酒場所,
臺北橋旁的蘿卜排骨湯。
中興百貨讓車輛駕駛減速注視的流行櫥窗。
濱江市場大批大批的鮮花,
龍山寺對面臺南碗棵(年底即將拆遷)。
美術館后面的林蔭停車場。
中華路上混亂的音響價錢(除非帶打車)。
可以看到小學生放學的咖啡店落地窗。
《祖母衣柜復活記》
場景一、向往”和秭妹淘約好一起上布莊剪布,然后挑個心情好的時候,找固定的老師傅量身做一套新衣服”的舊時代。
場景二、從來不會發生”咦!?我都不記得我有這件衣服了?”
場景三、雖然是六年前買的衣服,卻依然好好的保存著。
場景四、喜歡把祖父的衣服和設計師的作品穿在一起。
場景五、收十冬衣就像農夫收割時一樣慎重快樂。
場景六、對所有來自野生動物的獸皮或皮草的反應是:”誰是兇手?”
場景七、翻祖母的衣柜或媽媽的舊衣箱時,心情就像海盜找到金銀島一樣亢奮。
場景八、特別尊敬有RECYCLE概念的設計師。
場景九、討厭買衣服像買菜,卻希望上班能穿得像上菜市場。一年買二件衣服是道德的。
《梅蘭芳篇》
沒有服裝就沒有性
雖然紋身仍然可以暗示用感,珠寶還在注解性欲位置。
但,自,從,牛仔褲顛覆了純粹兩性理論,
皮革吊帶開始搭配萊卡內了手銬蠟燭,
那種把兩性對立當做終極命題的傳統世界秩序已經看起來搖搖欲墜。
也許連蕾絲邊也將逐漸逐漸的,裝飾在三角肌上吧。
我們所能抓住有關性別的真理,已經不多。
只要夠好的衣服 ,都會被寬恕。
彼得只有在兩種情況下逛街購物:發胖與減肥成功的時候。
秀秀只有在兩種情況下逛街購物,新裝上市與季末特賣的時候。
王導只有在兩種情況下逛街購物;需要與無聊的時候。
阿咪只有在兩種情況下逛街購物;心情好與心情不好的時候。
POCO只有在兩種情況下逛街購物;景氣好與景氣不好的時候。
小欣只有在兩種情況下逛街購物:熱戀與失戀的時候。
你只有在兩種情況下逛街購物:想買與不買的時候。
正因為有大灰狼,小紅帽必須有更妖嬌的小紅帽。
欲望森林,盛裝的女人,令群狼失去威脅性;
當她擦香水,當她掀開衣柜,當她主動放電,她才不需要討好誰,而男人自投羅網。
對魅力的自覺,讓她感到愉快,兩性不再注定弱肉強食,它根本是女人的地盤。她微笑說:“對我而言,花五個鐘頭穿著打扮,或是愛一個人,都不過分。”
哭是沒有用的,不如唱歌吧。
戀愛不如一件軍大衣;
蘇聯鉆不如咖啡色的優雅;
純潔不如假睫毛的虛構;
大采購不如對流行有態度;
恨流行不如染栗色的發;
男人不如纖身衫里的二頭肌;
抗拒不如主動挑逗。
啊,秋天已經來了呢。
你可以買得到流行,不一定買得到態度。
人民有享受購物樂趣的自由
少女以來的美學本能
在家里,我吃到后奈良時代流傳午千年美味細致的和果子。
在巴黎,我從路旁小販身上的棉罩衫遇見一種川久保玲的風格。
在紐約,我從蘇活區舊公寓樓上發現了世界上最精彩的涂鴉壁畫。
但在臺灣,我只看到城市的零亂丑陋,看到快速消長的流行。
看見驚人的消費力,卻看不見一種歷久彌新的美學。
然而,那少數默默堅持從少女以來的美學和想像力的人。
還能令你感動,對自己,你不會無動于衷。
到服裝店培養氣質,到書店展示服裝
但不論如何你都該想想,有了胸部之后,你還需要什么?腦袋。
有了愛情之后,你還需什么?腦袋。
有了錢之后,你還需要什么?腦袋。
有了Armani之后,你還需什么?腦袋。
有了知識之后,你還需要什么?知識。
《世紀末的黑》
新的黑色,絕非'96年的黑
不是80年代的黑,不是20年代的黑,不是深藍色的黑。
是異素材相遇的黑
是多層次不同厚度組合的黑
是JIL SANDER冷靜的黑
是川久保玲文學學性的黑
是DOLCE&GA-BBANA欲望糾葛的黑
是D SQUARE的健壯工人形象的黑
也是GIORGIO ARMANI華麗晚宴的黑
黑色粉碎一切又創造一切
黑色回來了,不事實上黑色始終沒有離開。
服裝就是一種高明的政治,政治就是一種高明的服裝。
當ARMANI套裝最后一顆扣子扣上時,最專業而令人敬畏的強勢形象于是完成。
白襯衫、灰色百折裙、及膝長襪、豆沙色娃娃鞋,今天想變身為女孩。
看見鏡子里身上的華麗刺繡晚妝,于是對晚宴要掠奪男人目光并令其它女子產生嫉意的游戲胸有成竹。
僅一件最弱不禁風的絲質細肩帶襯衣,就會是他懷里最具攻擊力的綿羊。
衣服是性別。衣服是空間。
衣服是階層。衣服是權力。
衣服是表演。衣服是手段。
衣服是展現。衣服是揭露。
衣服是閱讀與被閱讀。衣服是說服。衣服是要脫掉。
衣服就是一種高明的政治,政治就是一種高明的服裝。
禁欲是虛妄的說法。
只要是黑色,你就無法抵抗。
只要是鑲珠魚鱗片,你就不再矜持。
只要是動物斑紋的毛茸茸,根本你就要抓狂。
真是的,幸虧遇上了PRE-SALE,
否則,誰又能救得了你呢?
全新物件觀點
床單不再屬于室內裝潢的脈絡而進入夢的超心理學層次。
巴洛克雕花水晶盤不再是交際界面而是一種場景文學修飾。
蘇格闌馬球女孩裙不再是教養的表徽而是居住環境的身體意識。
對象的價值來自超越對象的使用譯釋全新對象觀點。
銀行倒閉不會令我不安,服裝店倒閉才會令我不安。
國民生產毛額無法累積出幸福
泡沫經濟無法幻滅品味
節制消費無法彌補南極的臭氧層
信用卡數字無法偽裝美學天賦懲罰唯物論者無法降低失業率
關系無法創建在唯心基礎上
人造皮草無法取代ARMANI的羊駝呢
時尚精神病比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健康
她們從不和行行哲學辯論
而是持續在服裝店無怨無悔
克制購物欲
是專斷的道德主義
因為,欲望從來沒有不景氣的時候……
三日不購衣便覺面目可憎。
毛料是個臟字,黑色已經污名化,沒有人敢再提起PASHMINA,再不去買,你只配以身體把衣服遮起來。
三日不購物便覺靈魂可憎。
骨磁皂盤教你飯前洗手,少了亞麻浴袍必定忘記睡前祈禱,不燒芳橙苷香燭如何證明上帝存在,只要懂得買,連港式素緣油也會分泌亞洲美學精神。
《性感篇》性感的秘密
都說女人的性感在腦袋,這絕不是玄學。
因為,聰明的女人懂得思考,
在最佳時期,用合理的預算,買進最好的貨色。
讓自己變成最屌最屌的性感對象。
說穿了就是這么邏輯,一點兒都不神秘。
沒有禁欲的消費者,只有太清教徒的百貨公司。
沒有不會放電的眼睛,只有抓不到重點的墨鏡。
沒有平凡的表情,只有無法聚焦的化妝品。
沒有平庸的身體,只偶不懂挑逗得服裝。
沒有不沖動的本能,只有遲到的感觀刺激。
沒有禁止進入的夢,只有想象力不足的床。
深藏不露的購買欲重新復蘇,中興百貨信義店全新開幕
《腳篇》脫掉衣服之后,你不知道自己是誰。
《鞋子篇》脫掉衣服之后,你才知道自己是誰。
《適應篇》 再有詩意的衣服,也無法適應沒有詩意的社會。
《掩飾篇》再有詩意的衣服,也無法掩飾沒有詩意的社會。
《旅程篇》人生是一場不斷購物的旅程。
《購物單篇》人生是一場不斷繁殖的購物單。
如果你對你的性生活很滿意,不必到中興百貨。
團地熟女人妻,亂射女高中生,
不倫等邊三角關系,暴力調教,無奸道。
如果聲色刺激能滿足欲望,為什么人們的口味越來越咸濕?
問題或許跟聲色刺激無關,而是愛欲環境不夠性感。
日本浮世繪,印度愛經,中國的春宵秘戲圖,
看看那些環繞身體的墊毯、屏風、食器、床具、織枕,
達到快樂巔峰除了生物的別忘還有環境的費洛蒙。
《連體嬰篇2》
我知道圣人的教誨,我知道經文的意義。
我知道法理的規則,倫常的界限。
我知道什么是善良風俗,我知道什么才政治正確。
我甚至知道天使是象征純潔無暇的。
所以我知道你覺得我很變態。
但是為了要穿上更多的新衣我知道我想有更多的身體。
《移民篇》
我想移民比利時
受夠了視覺強暴的美學基本教義派,迫不及待移民比利時;
銀器工藝設計師覺得自己生錯地方,一心只想移民哥本哈根;
傳言COMME des GRACONS 將撤離本島,傷心流淚之余計劃移民東京;
左派巴黎市長Bertrand Delanoe 的城市文化運動,讓人發奮練習法文移民法國;
看完BBC制作的East End 特集,成天滿腦子移民倫敦;
擔心小孩美學障礙創意失能的父母,目標鎖定移民西雅圖;
拆一座高速公路換回一條清溪川,不只羨慕更有股沖勁移民首爾;
因為Williamsburg、Meatpacking District、Nolita,睡覺也做夢移民紐約。
不是我們喜歡生活在他方,只是想要找尋一個好久不見的希望。
品味應該像愛一樣無盡蔓延。
2009年,鮮氧出版了
《意識形態廣告公司的作品全集》
在扉頁上有這樣一段話:
為了紀念的紀念。
為了忘卻的紀念。
紀念,為了創作無數經典廣告而默默付出的意識形態廣告同仁。
紀念,為了意識形態廣告公司創立22周年。
紀念,為了廣告創意美好時代的悄然逝去。
一個時代的悄然逝去,是另一個時代的到來。
在不同的時代,也會有不同形態的創意生長出來。
只是那一段黃金時代已經過去。
我們很懷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