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信:13704001399
-
郵箱:yadonghuibiao@163.com
當政府機構附帶上企業的色彩時,警察從某種意義上講成了沒有保障的群體。一個美國警察的黑化,看起來順理成章。
最近一段時間西方國家的治安有點糟糕。特別是美英等老牌發達國家,各種暴力犯罪事件愈演愈烈,單單9月,美國就發生了兩起大規模的槍擊案,英國倫敦市更是“無奈地”宣布將用“對付疾病”的方法來隔離暴力犯罪。
今天我們想借此談起這款以風格現實玩法另類聞名的警察模擬游戲——《這是警察》。
一款不那么“警察”的游戲
一款以警察為主角的游戲應該是怎樣的?在許多人的認知里也許會冒出諸多選項:有的身手矯健槍法精湛;有的性格古怪足智多謀;有的身份復雜充滿矛盾。但有一點是共通的,這些作品多以動作、解謎、RPG等喜聞樂見的游戲類型呈現給玩家,而《這是警察》系列的兩部作品則另辟蹊徑,以模擬經營的形式呈現在玩家面前。
游戲開場界面即暗示了警察內心的蛻變
在兩作《這是警察》中,玩家扮演的雖然還是一名資深警察,但其視角已經從“單打獨斗”轉向了管理一座城市的治安。
在第一作中,主角杰克是警察局長,因為權謀斗爭而被迫退休,玩家的任務是幫助杰克在退休前賺夠50萬——顯然,單憑工資是無法達成目標的,杰克必須創造一些“灰色收入”,比如和黑幫合作或者吃警員的“空餉”等。玩家的日常工作包括調度警力處理每日警情(報警);根據業務能力、特長以及性格,合理的搭配出警警員;掌握每個人的工作情況,確保他們努力干活等等。
不過,正如前文所說,杰克需要在180天內賺夠50萬,如果選擇與黑幫合作,滿足黑幫的一些要求,往往會導致市政廳方面的不滿(城市的治安變差),而這直接決定了撥付給警察局的經費和人員編制——如何抉擇就需要玩家權衡利弊了。
除了日常的模擬經營外,游戲還有一些解謎內容,比如一些兇殺案現場會獲取一些線索,玩家需要將不同線索組合起來從而還原案件的真相。不同線索往往需要耗費大量警力反復尋找勘查,所以玩家的推理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案件偵破的效率。
相比第一作的模擬經營,《這是警察》第二作則增加了戰棋策略的成份,玩家在突襲黑幫或偵破某些惡性案件時會進入戰棋界面,控制不同“特殊能力”的警察進行戰斗。但總體而言就玩法上還是與前作一脈相承。一代的主角杰克在退休后成了一名逃犯,來到了尖木鎮,為了洗脫罪名他與鎮里的警長莉莉達成協議,杰克幫助她重塑警察局的權威,后者則幫助他脫罪。
兩部作品都算是“小品級”的精品游戲,玩法深度上還是稍遜一籌,真正讓筆者對游戲青睞有加的,是游戲劇情所影射的現實。
第二作增加了SLG?的成份,提升了游戲性
賞金獵人+保鏢?
在游戲中一個有趣的設定,警察局的人員編制與經費由市政廳保障,當城市的治安變好時,市政廳的滿意度增加,更容易批準警察局要求增加編制和經費;反之,警察局的人員編制經費則會削減,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可能很多玩家感覺奇怪,不是應該根據社會治安的總體狀況來決定警察的編制和經費嗎?怎么游戲里的警察更像是賞金獵人和保鏢的集合體呢?
簡單來說,西方國家雖然政體不一,但地方政府還是有較大的自主管理權力。與之對應的,是需要背負一些我們看似不可思議的“責任”:比如政府運轉的經費。
每年地方政府的預算大多基于上年度收入情況進行編排,由于地方政府收稅的種類與數量有限,在有限收入無法完全滿足不同領域支出需求的情況下,入不敷出地方政府就會“破產”。具體到社會治安這個領域,你會發現這里面的邏輯環環相扣:房產稅是地方政府重要的稅源之一,那么維持高房價(高稅收)的前提的是有人愿意到這里買房居住,買房的前提除了有報酬豐厚的工作機會外,社會治安的好壞也很重要。為了維持好的社會治安,就必須投入更多的警力,而增加警力就需要更多資源投入,如此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美國的比佛利山莊是著名的富人區,報警后5?分鐘內警察就會到現場
但這種看似良好的運行模式在現實中面臨諸多問題,首先,一座城市里不同區域房價是不同的。高房價地區(富人區)的居民肯定不愿意把自己交的稅花在治安不好的地區(貧民區),畢竟“花多少錢就該享受多少服務”是天經地義的。而貧民區的居民,他們的房子既不值錢,也交不起那么高的房產稅,那么按照付出回報對等的理念,市政廳也只能根據這些區域的稅收情況安排更少的警力。
自然,在現實中表現出來的,就是貧民區暴力頻發,警力嚴重不足,而富人區則“安居樂業”,巡邏警察隨處可見。從這一點上看,游戲其實還是簡化或者說美化了現實狀況,游戲里杰克處理的警情可沒區分窮人富人區,警察局的人手也是針對整座城市通盤考慮安排,而不是像現實那樣有所側重。
維護治安還是經營企業?
游戲里另一個有趣的細節,是對警察的日常管理。
玩家除了要逐步了解每個警察的專業水平、特長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細節是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愛酗酒的、愛遲到的、愛請假的什么人都有。這還不算,局里正經科班出生的警察少之又少,更多的警察要通過人力市場來雇傭——其綜合素質自然良莠不齊。
警察選單可以查看他們的具體信息
在現實情況也是類似,像美國全國,全職警察有70多萬,如此龐大的數量光靠各種警校的培養遠無法滿足需求,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甚至只經過幾個月的崗前培訓就“持槍上崗”了。
在電影《三塊廣告牌》里,小鎮警察Dixon是土生土長的小鎮居民,并沒有受過警察學院的科班教育。他平時的工作作風充滿了種族歧視+暴力狂的色彩,女主角Mildred的前夫也是一名有著長期家暴史的“前警察”。有時候,你很難想象這樣的人也能進入警察隊伍,但遺憾的是,由于經費不足,地方政府負擔不起“科班”警察的培養費用——能在警長這一級別上配備這種“高素質”人才都屬奢侈了。不難想像,當這些沒有經過長時間系統正規訓練的人進入警察隊伍時,我們在新聞里看到的諸如美國警察槍殺無辜市民之類的新聞也不奇怪了。
從某種程度上講,管理警察局就像是經營一家企業,比如警察的人員編制取決于市政經費的多寡,一旦市政經費撥付不足時,警察局就不得不解聘警察,削減黑幫線人的維護經費。
比如前些日子,飽受頻發的謀殺案困擾的倫敦市宣布采取“對付傳染病”的方法來減少暴力犯罪。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劃分區域,將暴力犯罪頻發的地區隔離開來,再通過雇傭“前黑幫分子”作為這些區域“矛盾調解員”,以減少暴力犯罪事件的發生。
光靠警察已經無法遏制倫敦的暴力犯罪了
這種方法此前已經在美國芝加哥、英國的蘇格蘭地區嘗試過,對減少暴力犯罪有不錯效果。問題是這種方法太花錢了,像芝加哥就曾因為經費不足的原因在2015年停止了“治療暴力”行動,結果到次年謀殺案激增到近20年來最高,傻眼的市政廳當年又沒有足夠的預算再重啟這項計劃,只能艱難的在市民一片罵聲中“熬到”2017年方才重啟。
黑或白?《這是警察》是灰色的
在《這是警察》第一作中,盡管主角杰克是有口皆碑的正義化身,破案高手,可多年埋首工作讓他的婚姻岌岌可危,不僅他的妻子瞧不起他,他的兒子也與其漸行漸遠。更糟糕的是,在市長的政治權謀面前,他的榮譽一文不值。?面臨半年后被掃地出門的窘境,杰克終于決定鋌而走險,打算在半年內撈夠50萬元以挽回妻子的心。然而,即便這50萬的目標也不過是妻子隨口提出的,當杰克達成這一目標并無助于挽回自己的婚姻。
最終,妻子還是離開了他,家庭破碎、掃地出門的杰克又面臨著市長的政治迫害,被迫遠走他鄉。最終,在一次次“無奈”的選擇下,原本心懷正義的杰克一路黑化,最終走上了不歸路。
莉莉和杰克達成協議的一幕,不過兩人最終分道揚鑣
從某種程度上講,杰克的遭遇是多數西方國家普通警察的縮影。
當政府機構附帶上企業的色彩時,警察從某種意義上講成了沒有保障的群體。從職業風險上看,警察應該算是“高危群體”,雖不至于到天天出生入死的程度,但每次出警都可能遭遇危及生命的情況是毋庸置疑的。游戲內也經常有類似的事件,在報警電話中描述往往隱藏著不為人知的信息,有些報警電話看似危險重重,實際不過是報案人夸大其詞,有些看似危險不大,可實際上罪犯卻持有兇器很可能導致警察殉職,如何判斷警情,也是作為警察局長的玩家的“必修課”。
高風險對應相對較低的收入,很難不讓掌握了合法傷害權的警察去鉆現實中各種以權謀私的漏洞。更要命的是,由于槍支的泛濫,西方國家警察面臨的職業風險極高。以美國這個全世界槍支最泛濫的國家之一為例,2016以來美國平均每2周就爆發一次大規模的殺人案(4人以上死亡),其中77%涉及到槍支。而且這些殺人案不僅是類似校園槍擊案這樣引發全美甚至全球關注的惡性事件,還有5倍于此的殺人案是因為分手、離婚、爭吵、自殺等“家庭糾紛”引發……
街頭行竊搶劫這類治安事件也不讓人省心,你在街頭遇到一個搶劫的小混混時,他掏出的往往不是一把刀而是一把槍……不難想像,當警察接到“隔壁鄰居正在吵架”的報警時會有多么緊張,別人家吵架最多動口動手,而美帝民眾很可能就拿槍動刀了。吵到氣頭上失去理智的夫妻連爹媽都敢殺,更何況上門來“勸架”的警察?
這也造就了西方(尤其美帝)警察的矛盾一面:一方面,在確保不出亂子的情況下,有不少人選擇對黑幫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賺點外快;另一方面,面對每一次出警,警察都如臨大敵,以至于盤查對象稍有風吹草動就反應過激——最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蠻橫粗暴”“誤殺市民”的美國警察形象。
從心理博弈到現實選擇——《這是警察》沒能演繹的警察故事
在《這是警察》里,當玩家遇到警情時需要判斷其嚴重程度——比如是否安排經驗老道的警察、是否攜帶武器等等,一旦情報出現錯誤,很可能造成警察的傷亡(有些喪心病狂的玩家也通過這種方式吃空餉或“解決”看不順眼的警察)。
而在現實中,如何判斷嫌疑人是否有威脅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美帝警察最讓人詬病的一點,是經常會根據其膚色或行動就采取最高級別的應對(比如黑人)。
對黑人的歧視性暴力執法這兩年引發此起彼伏的抗議
可能有玩家會問了,碰到罪犯當機立斷當然沒問題,可是在面對一些手無寸鐵的平民時也必須要這樣嗎?難道就不能先鳴槍示警或者干脆打手打腳使其失去行動能力?非要擊斃而且還補個槍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從警察的視角出發。
當面對犯罪嫌疑人時,警察大多有這幾種處理方法:
一是對方有嚴重威脅自己的能力(比如持有槍支或爆炸物),那自然優先考慮擊斃而不是抓捕;
二是對方有強烈的反抗意愿但傷害能力不足(手無寸鐵),這種情況可以考慮擊傷;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沒有什么威脅,嫌疑人也就敢對警察動動嘴皮或推推搡搡的,那最多一根電擊棍就解決問題了。
可以看到,在禁槍的國度,警察更多的是遭遇后兩種情況。在游戲《這是警察》里,盡管也有警察“因公殉職”的情況,但游戲并沒有深入的刻畫警察身處危險環境中的心理壓力與博弈抉擇。
對現實中的美國警察而言,他必須向嫌疑對象清晰的傳達這樣的信息:你如果不按我說的做,我就會毫不猶豫的擊斃你。這種威脅必須清晰明了,才可能讓嫌疑人放棄一切可能的反抗甚至停止犯罪。
假如警察在擊斃犯罪嫌疑人之前還會鳴槍示警,或者不攻擊要害,那么這就給了犯罪嫌疑人一個信號:警察在一開始不會直接擊斃自己,所以只要自己應對得當,還是有可能脫離被逮捕的結局。在這種情況下,犯罪嫌疑人可能會等待警察靠近的時候奪槍,或者采取其他行動(比如逃走或找到隱蔽點再向警察射擊),哪怕嫌疑人被打傷了,他也有可能進行還擊——畢竟,在美國這個槍支泛濫的國家里,警察拿的是一份死工資,還面臨隨時被解雇的風險,何必為了可能的無辜路人而把自己的性命置于危險境地。你別說,這種做法還真有效,最近十幾年美帝警察的傷亡率一直在下降,而路人被誤傷率一直在上升……
既然說到這里,我們不妨再深入一點討論,既然美國槍支如此泛濫,社會治安日益惡化,不僅警察草木皆兵,無辜市民深受其害,為什么美國政府不考慮禁槍或者進行更嚴厲的監管呢?
美國人到底怎么想的
盡管《這是警察》是白俄羅斯的一家獨立游戲工作室開發,但游戲內影射的世界幾乎就是現實中美國+俄羅斯的翻版。同樣是槍支泛濫、黑幫橫行,玩家在游戲內尚可通過高超的游戲技巧實現所管理城市的“天下大同”。但在現實里,泛濫的槍支以及成為助推犯罪的溫床,甚至從某種程度講,這就是生長在西方發達國家身上的一顆毒瘤。
美國軍火產業的影響力極強
不是沒有有識之士試圖推動禁槍,像美國歷代總統中,不乏有限制槍支甚至直接推動禁槍令的總統,但基本鎩羽而歸。最大的問題在于,反禁槍派掌握了一個大殺器——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
為什么會有這條修正案呢?這就要談及美國的開國元勛當時的環境了。當年成立聯邦時,各州的意見并不統一,一些州擔憂將來聯邦政府(中央)的權力過大,有可能演變成當初英國掠奪美國殖民地那樣對各州“橫征暴斂”,因此在雙方的妥協下,通過了一系列憲法修正案以限制聯邦政府的權力。
這條憲法修正案的隱含臺詞是:當聯邦政府的惡政嚴重侵害各州利益時,各州有權進行反抗。這里的反抗可以是和平的表達訴求(比如游行),也可以是暴力抗法。爾后,這條法案也幾經最高法院詮釋“修正”,才演變為現在這種人人持槍的局面(最早是民兵組織才能持有)。
時至今日,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國家軍隊的火力已經遠遠凌駕于持槍民眾之上,這已經不是1787年打仗都是排隊槍斃的時候了,面對著坦克飛機,你拿手槍怎么反抗?不過,政策或法律的執行是有慣性的,執行后所產生的一系列后果往往不是當初政策或法律設計者所能預料。
經過200多年的發展,美國人擁有的合法槍支數量已經超過了2.65億支。2017年,美國每百人持槍數量超過了101支,而排名第二的德國“才”32支。不難想象,當市面上擁有如此海量的槍支時,其管控難度之大。
奧巴馬8年執政中多次呼吁控槍甚至禁槍,然而沒卵用
且不說徹底的禁槍令在美國幾乎不可能出現,就算禁槍令得以通過,美國政府又該如何收繳現階段如此龐大的槍支?即使憑登記槍支的人員名單按圖索驥,能收繳到的也只是合法持有槍支的公民,那些非法的呢?那些遺失以及失竊的槍支呢?當守法公民用于自衛的槍支都被收繳時,那么他們面對那些非法持有槍支的歹徒時又該如何自衛?
如果不禁槍僅僅是增加限制持有槍支的類型和規模行不行呢?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一直到2016年,美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旨在限制民眾擁有槍支的法案,從限制半自動的、大口徑的武器開始,到限制彈藥購買資格等等……但是效果如何我們也可以從新聞里看到,有神經病沖進學校殺人的,有到電影院殺人的,還有在拉斯維加斯的摩天大樓里隨機狙殺路人的……
所以,美國槍支問題已經到積重難返的程度,哪怕如前總統奧巴馬那樣大力推動禁槍,最終也在以美國步槍協會為代表的利益集團掣肘下寸步難行,以至于奧巴馬在白宮新聞發布會上淚流滿面的呼吁“國會議員不應受某些協會的操縱而反對禁槍”。
《這是警察》里留白的政治斗爭
在《這是警察》兩部作品中,政治斗爭的著墨并不算多,像第一作里,杰克對外面對的是對媒體裝模作樣、平時見風使舵擅長甩鍋的市長羅杰斯以及與黑幫有染幾十年的老友;對內則是管理不同警員,打壓野心上位者,安插心腹排除異己。
到了第二作,盡管游戲玩法更加豐富,但政治權謀反而有所弱化,無論是智商全程在線到最后突然腦抽的“上?!?,還是那個心懷正義卻志大才疏的莉莉警長,又或者是對杰克愛恨交纏的拉娜,它們更多的是以塑造杰克性格的目的而設計,政治斗爭的成份反而少了許多。
而現實里,像市長強制“退休”杰克這種LOWB政治權謀已經算小兒科了。以美帝禁槍事件為例,原本是一個社會事件引發的全民討論,期間卻一度把鍋甩給了游戲。
今年的2月14日情人節,美國佛羅里達州布勞沃德縣一所高中發生了槍擊案,造成17人死亡、多人受傷。美國總統特朗普閉口不談槍支泛濫的危害,反而再一次把矛頭指向電子游戲。其后,他還煞有介事的和游戲界的重量級人物會面,“商討”如何解決暴力游戲的問題。
希拉里曾致電?R星,表達對其開發暴力游戲的不滿
站在玩家的角度,我們當然有一萬個理由去噴特朗普不懂游戲,充滿偏見,見識淺薄??蓜e忘了,當一個政客突然做出不同尋常的“弱智”舉動時,其背后都有政治考量和算計在內。
在美國,禁槍難度之所以這么大,關鍵在于槍支擁有者及相關產業已經組成了強大的利益聯盟,這其中又以擁有500萬會員以及諸多商界政界高層人士的美全國步槍協會為首。既有錢,又“有人”,步槍協會自然在國會兩院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像奧巴馬,雖然在任上就推動通過了禁止“精神有問題”的人購買槍支的法案,但特朗普一上臺,槍支協會就動用影響力推動撤銷了這條法案……
問題是,槍支泛濫所造成的惡劣影響就擺在那里,不管是收了錢(政治獻金)的政客還是受富翁影響的媒體無法忽視的,他們要為槍支“洗地”,總得找出能夠讓民眾信服的說法,讓他們相信發生這樣的慘劇是另有其因。對內外交困的特朗普而言,一邊是金主,一邊是為了連任必須討好的民眾,最終的選擇當然是甩鍋給一切能背鍋的對象了——游戲不過是其中一個倒霉蛋罷了。
這只人畜無害的兔兔,大致寄托了人民對警察的美好愿望吧
——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
雜談?|?“烏賊娘”都吃啥
雜談?| 底特律與云玩家
雜談 |?超級英雄的“死亡”
E3 |?閉幕總結
雜談 |?云通關玩家
前瞻?|?《賽博朋克2077》
E3 |?任天堂發布會總結
E3 |?索尼發布會總結
E3 |?微軟發布會總結
人生 |?當警察玩起“吃雞”
盤點?| 經典的仿生人